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即时报 正文

浙江乡村新故事

发布时间:2017-11-05 07:40:16 来源:人民日报 记者 王慧敏 方敏 记者 王慧敏 方敏

  编者按:“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党的十九大再次强调“三农”工作的重要意义。站在新时代、新起点上,如何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现广袤乡村蓬勃振兴?如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让农村成为城市的后花园,城市成为农村的CBD?如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本报记者深入浙江乡村,记录新故事,感受新变化,反映这里探索乡村振兴的努力与实践。

  种田,农民们开着小汽车;播种,操作着无人机;遇问题,直接在APP上找专家;贷款,不找银行而找村两委;

  一手锄头、一手鼠标,农民们搞电商赚得荷包满满;村民设奖奖励村民,几年下来乡风焕然一新……

  在浙江乡村走一走,这样的新鲜事不胜枚举。新时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旧模样没了,村里处处透着新颜。

  种田有了新模样

  土地流转、机械收割、生态农业、专家“听诊”

  金秋十月,走进温岭市箬横镇,种粮大户朱齐军正开着小汽车查看晚稻长势。看着随风摇曳的稻浪,他一脸满足:“以前的一亩三分地种着不过瘾。现在土地流转后,种田有了新样子——开着大机械,种着千亩地。痛快!”

  改变原来分散的种植现状,浙江近年来探索出土地流转新机制,受到各方欢迎。在箬横镇,108个村都实施了土地流转。

  流转后,农民利益咋保证?“为了让农民安心,我们对承包土地实地测绘,换发了‘身份证’,做好了备案,确保土地流转合规。”温岭市农业林业局农村土地仲裁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陈超介绍:“市里还出台了相应的财政补助、分红政策,确保农民不吃亏。”

  种植面积扩大,种植手段也焕然一新。“‘汗滴禾下土’的农民没有了,全都是机械化种植,无人机喷洒农药。”朱齐军说。从去年开始,温岭还建成市镇两级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农机硬件、农业技术都走上了共享之路——上百台农机通过网络就能随时申请调动。

  摒弃“旧把式”、采用新手段,成了越来越多浙江农民的选择。

  走进衢州市衢江区全旺镇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田埂边“生态农业”的牌子显眼夺目。农民王水龙告诉记者:“防病虫害,我们用的是绿色防控技术,农药量大大下降;施肥采用的是配方肥、沼液、有机肥,化肥量大大下降。”“双降”带来什么结果?今年1至9月,衢州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99.4%。

  科技种田,浙江农民还有线上专家随时“听诊”。前不久,绍兴市上虞区种粮大户李民奇几千亩水稻被稻稗困扰,他把问题反馈到“庄稼医院”APP平台。很快,专家告诉他“要立即更换除草产品”。不到一周,问题解决了。上虞区农办主任崔煜忠介绍:“庄稼医院APP打破了农户请教专家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如今已成了农户的好帮手。”

  惠农有了新举措

  “金融自治”,农民贷款更容易;农业保险,农民遇灾心不慌

  因为缺少抵押物,农民借钱总是难上难。不少专家表示:农民融资难、融资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的现代化进程。

  在浙江,“金融自助”的惠农举措改变了这一境况。

  杭州市萧山区进化镇东山村,依山傍水。村民金国庭想开一家民宿,但30多万元的启动资金却让他犯了难。前不久,他的心情“阴转晴”了——通过村两委推荐,他在萧山农商行贷到了钱。

  原来,浙江省农村信用社通过手段创新,找到了破解农民融资难的方法。“村两委最了解村民的人品,最能及时识别贷款风险。我们与村两委合作,将信贷初审权放给村两委,由村集体商议、张榜公布,接受村民监督。”省农信联社负责人王小龙介绍。

  加大惠农力度,省农信联社还规定:信用好的村镇,贷款利率还能下浮。“这样一来,村民们更看重信用了,村风都焕然一新。”东山村书记徐国栋说。

  如今,以村两委为纽带的“农村金融自助”模式在浙江广为推行。截至9月末,省农信联社已累计评定信用村17888个,累计发放贷款11878亿元,惠及230万农户。

  惠农,宁波余姚市也有新举措——“气象指数保险”。“有了这个保险,农作物遭灾达到受损标准,我们就能拿到政府赔偿。”余姚杨梅种植大户杨文革现身说法:2016年,他给500亩杨梅投了保,当年遭受了4场暴雨侵袭,损失惨重。不过经核验后,他很快获得33万元理赔款。

  “种地还有保险,心里就不慌了。”梁弄镇种植大户汪国武也对这一措施赞不绝口。在农民的欢迎声中,余姚今年再开设28个新农业保险品种,总险种已达70个。宁波市委农办副主任卞银江介绍,70个农业保险品种中,财政保费补贴比例均在50%以上,最高的达90%以上。

  增收有了新方式

  种香菇、当工匠,致富有了带头人;一手锄头、一手鼠标,网上卖货更轻松

  “你看,袋料已经出木耳了!”轻抚着食用菌棒,丽水市云和县黄源乡陈坞村低收入农户兰长忠一脸喜悦。这400多段菌棒是当地的“云和师傅”、食用菌“女王”石余凤赠送的。在石余凤的带领下,兰长忠有了一门致富手艺。

  谈起“云和师傅”,云和人一脸自豪:2008年,“云和师傅”经国家工商总局批准,成为浙江首个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品牌。“云和师傅”懂技术、会经营、有知识,早已成为致富的代表。

  “一人富不算富”。近年来,经政府搭桥,数百名“云和师傅”和农村带头人与1000户低收入农户结对,成为增收带头人。

  今年,雾溪村4户低收入户在带头人栾少波的帮扶下,每人每月增收1500元;不久前,县里组织木匠李海跃等赴丽水职业学校封闭训练,掌握新技能的师傅又成了市场“香饽饽”……两年来,云和开展4期扶贫带头人培训,带动低收入农户1077户。目前,云和县65%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户均增收幅度达12%。

  寻找增收方式,湖州市长兴县也找到了新帮手——电子商务。

  一手拿锄头,一手拿鼠标。长兴县画溪街道村民朱利鑫这几天都要忙到大半夜。虽如此,朱利鑫却乐开了花:“原来卖散货、等客来的传统卖法,总是‘卖了气力不赚钱’。现在动动鼠标,就卖掉了上万斤火龙果。”

  走进绍兴市上虞区丁宅乡,也是同样景象。看着满仓库的水蜜桃,果农房师傅胸有成竹:“不愁卖!”原来,上虞区供销合作社已经为农户在“淘宝网、供销e家”等六大平台开启全网营销。目前,仅在淘宝店,房师傅等散户就卖掉了5000斤水蜜桃。

  目前,浙江淘宝村数量已居全国第一。农村电商红红火火,不少农民店主笑言:淘宝店可是我们增收的“宝葫芦”。

  基层建设有了新方法

  “村嫂”成为农村建设新力量;“村民设奖”让乡风焕然一新

  头戴红帽子、身穿红马甲、脚踩黑雨鞋——这可是“嵊州村嫂”工作的“标配”。在绍兴嵊州,需要支援的地方常有她们的身影。

  今年4月,嵊州市山地微型马拉松大赛在下王镇举行,主办方愁得火急火燎:100名志愿者哪里去找?下王镇各村“村嫂”们知道后,毅然撂下采茶的活计参加志愿服务,受到各方点赞。

  农村建设,浙江多地创新工作方法,发挥基层妇女力量就是一招。下王镇妇联主席俞水花对此深有感触:“镇里男人大多外出创业,留守妇女就是村里的中坚。”几年前,俞水花经摸底、动员,在各村组建成立了一批妇女志愿服务队。

  没成想,新做法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结果。从“五水共治”到“美丽乡村”,再到村里的卫生保洁、调解纠纷、文艺活动,几乎处处都活跃着“村嫂”的身影。截至目前,嵊州“村嫂”志愿服务队已有505支,人数达10658人。

  开展农村建设,湖州市德清县也有新方法——村民设奖表彰先进村民。你瞧,乾元镇退休老人朱天荣设立了“天荣环保奖”;下渚湖街道的刘志国设立了“志国拥军奖”……

  民间设奖,怎么设?效果如何?太平村村民马福建最有发言权。

  早在1997年,马福建目睹了一些子女不愿赡养老人的事后,决定自掏腰包设立“孝敬父母奖”,奖给村里的孝子,获奖对象由全村推选、村民评议。“‘孝敬父母奖’发到第五届的时候,村里的敬老氛围已大为改观。”马福建说。

  效果不错,更多的人开始效仿,民间设奖的种类越来越多。到2017年9月,全县各乡镇创设各类“道德奖”54个,授奖群众超6000人。

  “村民们都十分看重这份荣誉。在榜样的带动下,村里矛盾少了,和气的氛围多了。”德清民间设奖协会副理事长鲍红女说,“如今,民间设奖、评奖已成为县里加强基层建设的一个得力抓手。”


标签:美丽乡村责任编辑:仲瑶卿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