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小朋友在参观台州餐厨垃圾生态化智慧处置示范园
台州市区范围常住人口数量近190万,持有效餐饮服务许可证的餐饮服务单位8500余户,日产餐厨垃圾近260吨。一直以来,大量的餐厨垃圾进入养殖渠道,还有部分混在生活垃圾中进入填埋场和焚烧厂。
这一状况即将改变。今年,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引进黑水虻生物技术,结合新颖的物联网技术,仅用一个月时间建成台州餐厨垃圾生态化智慧处置示范园,实现了餐厨垃圾处置终端的生态化和资源化。据了解,该模式为全省首创,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一天就能变废为宝
在椒江区葭沚街道水门村,记者参观了我市新建的餐厨垃圾生态化智慧处置示范园。这是台州市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也是我市仅有的2个住建部生活垃圾终端处理公众示范点之一。
午后2点,从花园山庄、市政府机关食堂、台州学院等餐厅和单位食堂运来的餐厨垃圾运到了示范园内。每天2趟,餐厨垃圾被源源不断地送到这里。
工作人员先对餐厨垃圾中的固体和液体进行初步分离。垃圾经过一条带有孔眼的链板,非有机质的杂物留在原地,液体从孔眼里流入污水收集池。塑料袋、竹筷等杂质被一一筛分出来,其余固体垃圾经过挤压脱水,被输入一个大型碾压机内。
这一头餐厨垃圾不断填入,另一头被碾磨成糊状的饵料已经通过水泵输送到了饲养大棚。
在饲养大棚,记者看到一池正在分解垃圾的黑水虻幼虫不停蠕动着。
在28-30摄氏度的环境下,黑水虻虫卵的孵化周期为3-4天,再进入约12天的幼虫期。
在这期间,“它一天24小时都在吃,食腐的天性使它很喜欢吃这些餐厨垃圾。”市容环卫服务中心综合科科长阮奇告诉记者,1公斤幼虫在成长期内能消化3公斤的餐厨垃圾。
在吃饱养足后,幼虫外壳会日渐变硬变黑,最后化身成虫蛹,“这之后就不再进食。”
餐厨垃圾至此完全转化成黑水虻虫体和虫粪。其中的虫粪经浙江省农业厅检测,可以作为高级有机肥的原料。
小小昆虫全身是宝
黑水虻是我国自2012年从美洲引进的腐生性昆虫,它以禽畜粪便和生活垃圾为食,具有繁殖迅速、食性广泛、吸收转化率高、饲养成本低等特点,近年来普遍被用来资源化利用研究和探索。
走进餐厨垃圾生态化智慧处置示范园,记者看到的黑水虻一身乌黑,体型比苍蝇略大。“它们不会传播病菌。” 阮奇笃定地说,“我们留了部分用来配种,它们在7天时间内交配产卵,飞行速度慢,飞不远,一出大棚很快就会死掉或被鸟等天敌吃掉。”
在这个示范园里,除了垃圾处理中心,还建成了多条生物链,养着60只鸡、100条鲤鱼、50只牛蛙,还有种着各类蔬果的大棚。
“经中国农科院饲料研究所检测,黑水虻幼虫因蛋白质含量高,是很好的家禽饲料。我们用虫子喂出来的鸡不含抗生素和激素,鸡蛋的蛋黄色度达11以上(普通蛋黄色只有5-6),维生素E含量也是普通鸡蛋的3倍。”阮奇告诉记者。
此外,黑水虻还可以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疗等领域。采用微波烘干技术,并经严格排杂、灭菌、烘焙过的黑水虻幼虫虫干,粗蛋白含量45%,精脂肪30%,可当宠物饲料出口销售;黑水虻幼虫皮中壳聚糖含量约为30%-55%,高于虾、蟹壳中壳聚糖的含量,且虫皮中石灰质及蜡质含量相对较低,是提取甲壳素的极好原料。
标准化生产指日可待
通过黑水虻生物分解,餐厨垃圾被完全地无害化处理。在440平方米的示范园饲养大棚里,每天能达到15吨餐厨垃圾的处理规模。
目前,我市正在拟建一个6000平方米的处理车间,以标准化生产模式,引进全自动流水线,可以达到每天200吨餐厨垃圾的处理规模。
相比常规厌氧产沼工艺的餐厨垃圾处理厂两年的建设周期,这种模式上马速度快,日处理10-15吨规模的处置场仅需40天就可投产,6个月即可处理200吨规模,适合中小城市推行。
更重要的是,这种生物技术还可以同步处理厨余垃圾。厨余垃圾是千家万户厨房里产生的易腐垃圾,占生活垃圾总量的40%。妥善处置厨余垃圾,是推进垃圾分类的重要工作,也是黑水虻的“重大使命”。
另外,利用接入智慧城管平台的餐厨垃圾在线追溯式监管系统,还可以实现对餐厨垃圾收运处置的在线追溯和全程监管,消除餐厨垃圾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地沟油和潲水猪等食品安全隐患。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