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长制”领衔治水常态化,还百姓一片绿水长流;“最多跑一次”改革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引来点赞无数;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广泛推进,丰富百姓精神文化生活;城乡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持续刷新环境“颜值”;医疗资源“双下沉两提升”长效机制,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一项项改革在海盐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惠享民生福祉,助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即日起,本报开设“我们身边的改革”栏目,聚焦改革春风下的海盐之变。
早在2012年,海盐县就建立起“河长制”,按照“一河一长、一河一策,条块结合、分工负责,统一协调、分级管理”的工作原则,全县确定县四套班子领导成员31人担任县级河道的河长。2015年、2017年将“河长制”向湖荡延伸,为南北湖、千亩荡分别配备了河长,2017年还结合小微水体剿劣将河长落实到公共池塘。
【改革进行时】
“河长制”领衔河道“变形记”
小曲港位于武原街道城西村,全长1790.9米,由于是断头浜,水质一直很差,曾经还因夏季水葫芦疯长无人清理、未纳入“河长制”管理被媒体曝光过,后来,武原街道任命人武部部长陈秀明为该河道河长。
“自从我担任小曲港河长后,我基本保持每周一次的巡河频次,每次都会沿着1000多米的河道两岸巡查一遍,尤其对河面有无污染物、入河排污口有无异常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陈秀明告诉记者,去年他在一次巡河过程中发现,河面上漂有油污,然后他就寻找源头,最终锁定河道旁的海盐理工学校和小曲景苑。经查,学校食堂的污水进入污水管网,问题出在小曲景苑生活区,于是武原街道进一步推进小曲景苑的生活污水入网改造工程,彻底解决了污水外排河道的问题。可喜的是,今年上半年小曲港顺利剿灭了劣Ⅴ类水。
绿水要长流,恢复水环境、构建完善的水生态系统也十分重要。陈秀明深谙此道,因此在完成剿劣之后,他又逐步推动小曲港河道种植水生植物和放置增氧机,进一步扮靓河道、激活水质。
陈秀明作为一河之长,治水有方,小曲港的“华丽变身”就是明证。所谓能者多劳,鉴于武原街道水网密布、河道众多,陈秀明还兼任姚桥港、大曲港、柳家漾等河道的河长。“其中姚桥港全长2.8公里,经过城西村、红益村,沿河有居民区、家庭小作坊等,整个巡河任务量非常大,每次巡河起码要半天时间,但是看着河道水质越来越好,我也非常安慰,姚桥港的水质很早就已经稳定在Ⅳ类水了。”陈秀明笑着说。
小曲港是海盐全域水质改善的一个缩影,江南水乡风貌的重现给百姓也带去了真切的欢乐。武原街道城西村1组村民周国祥今年64岁,他的一爿小店已经开了23年,见证了附近河道拣金浜的今昔之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拣金浜水质非常好,夏天村民们还下河游泳,“后来河边建起了植物油制厂,这个厂关掉后,又租给了五金、扣板、建材等30多家小作坊,河道水质一直没好起来。这几年,政府搞起了‘五水共治’,花大力气治理河道,不仅违建厂房关停了,每周还有河长来巡河,环卫人员每天都来做保洁,水质明显改善了,现在河边又有人钓鱼了。”周国祥说。
据悉,目前全县共有县、镇、村三级河长823人,实现了县域河道、池塘、湖泊河长全覆盖。近年来,823名河长忙碌在治水一线,不论寒暑,风雨无阻,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道的管理和保护工作,推动全域水质不断好转。
【改革微观察】
“河长制”常态化让河道变清
武原街道人武部部长陈秀明:“河长制”在水质监督和长效管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无论是日常情况,还是恶劣天气,我都会去巡河。通过巡河,我对河道水质能够知根知底,这样治理的时候有方向、保洁的时候有重点,对有效治理河道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武原街道城西村村民周国祥:河长挂牌治河,公示牌上标明了河道名称、起止,河长的姓名、职务、电话等,这让我们百姓对河道情况一目了然。一般情况下,我看到河边或者河面上有垃圾的,能清理的就清理掉,不能清理的就给河长牌上的河长打电话,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河道肯定越来越漂亮。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