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从湖州市港航局传出喜讯,截至12月29日,湖州港今年吞吐量达到1.054亿吨,同比增长21.7%,时隔3年之后,重回亿吨大港行列。
在港航部门工作了多年的汤伟强,听闻这一消息后非常激动:“以前的亿吨港只是一个‘虚拟港’,看不到像样的码头。经过这几年来的转型提升,重新回到这个梯队的湖州港,必将迎接一片新天地。”
湖州是全国28个内河主要港口城市之一。 2009年,湖州港首次跨入亿吨大港之列, 2012年货物吞吐量高达1.78亿吨,位居全国内河十大港口第4位。但在传统内河水运快速发展的同时,水运结构不合理、港口经营粗放、产业联动不畅等矛盾陆续显现。
2014年起,我市打出一套水运转型发展“组合拳”,着力推进水运供给从数量增长到品质提升转变。去年10月,湖州成为全国首个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区。
眼下的湖州港,不但是上海港、宁波舟山港的“桥头堡”,更成为长三角节点枢纽港,引领着全国内河水运的绿色发展。
告别“野蛮增长”港口“收兵”重组
“那几年生意是好,不过码头设施简陋,而且环境特别差。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那是常事。”长年在上海湖州来回跑的船老大李建根,还记得当年在长兴小浦港口作业区运货的场景。
连通苏沪的长湖申线,几乎贯穿湖州全境;太湖和四通八达的河港,贯通了长江、京杭运河、钱塘江三大水系……虽不临江临海,但位于江南水乡和身处长三角中心这两大优势,让湖州的港口血统与生俱来。
2009年,湖州首次跨入亿吨港之列,但背后却是喜忧参半:一边是作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建筑石料供应基地,运输量不断飙高,另一边是运输质量和效率低下,小散乱码头遍布。市港航局局长赵列克说,这种资源消耗型的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随着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矿山开采开始减点控量,对依靠矿建材料为主货源的湖州水运市场带来了极大冲击。 2014年,湖州港货物吞吐量下降至8052万吨。
为破解这一“跷跷板”现象,我市围绕创建国家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区目标,大踏步推进内河水运转型。
码头设施简陋、分散式发展一直是导致湖州港口长不大的沉疴。转型的第一步是加快整合港口岸线资源,让遍布的散乱小码头“收兵”重组。
长兴县小浦镇曾是“建材港”重镇, 5公里沿岸聚集51家码头,货物吞吐量占全市近1/3。这个月,小浦最后一批过渡码头全部关闭,只剩下7家临港企业码头。
在位于小浦杨树湾的南方物流码头,记者遇到了项目负责人周伟儒。他介绍说,这个项目利用原先拆除淘汰下来的个体小码头岸线资源,重新规划建成了1200万吨散货环保型公用码头。同时,一条总长22公里的“空中运输走廊”即将成型,项目运行后,公司生产的水泥熟料将通过这条封闭的输送带直接运到水运码头,不仅减少公路货车流量,还会降低道路运输扬尘。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关闭小散码头650座,整改提升码头380座,并创成55座星级美丽码头。
今年,李建根换了1000吨的大船。还是在小浦码头,老李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模样:输送带喷淋输送洁净石子到船上,冲洗石子的泥水回收利用,整个码头洁净无尘,犹如一座花园。
搭建“水上高速”货物通江达海
昨天上午11时,随着最后一个集装箱吊装上船,满载集装箱的“安集001号”船缓缓驶离安吉上港码头,经梅湖线进入长湖申线航道,最后抵达上海港共青码头。当天,上港码头共运出330标箱绿色家居外贸产品,货值超1900万元。
行走在湖州港的各条航道,当年运输船排队运石子的画面已不再,大型集装箱船载着五彩的集装箱在家门口“出海”的情形十分常见。湖州港的这一变化,靠的是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打通了集装箱运输瓶颈。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