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浙江省十大民生实事中,第二件就是“研究制定垃圾分类的具体办法”。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作为破解“垃圾围城”困境的重要手段、作为助推“五水共治”的治本之策,浙江各地一直在不断地前行与探索。杭州余杭区崇贤街道创新方式,以“垃圾不出镇街”为目标,实现垃圾就地消纳和资源转化,致力于改善辖区内的环境质量,并借此不断发展绿色循环经济。
浙江在线余杭11月1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陈秋杰)由于城市发展和环境整治的需要,浙江迎来了大规模的城中村改造和旧城改造。而较为原始的拆迁方式和简单粗放的处理方法大大降低了城市建筑垃圾“新陈代谢”的效率,使浙江面临垃圾“围城”之困。难题之下,杭州崇贤街道率先引进建筑垃圾、大件垃圾减量再生项目,形成了一套垃圾资源化再利用的“崇贤解法”。
获“新生”:崇贤街道形成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流水线”
近年来,杭州市余杭区崇贤街道持续推进“三改一拆”工作。截止目前,围绕沿路、沿河、影响消防安全的搭建以及企业成片违建,崇贤街道今年已拆除违建30余万方,产生建筑垃圾约9万吨,加上偷倒现象时有发生,各类建筑垃圾的处置成为了崇贤发展中一个绕不开的难题。
记者了解到,除街道辖区内拆后土地利用项目及辖区内部分基础设施工程回填外,大量的建筑垃圾由于消纳运输的高成本和消纳途径的缺失,得不到妥善处置和有效利用。
建筑垃圾分离产生粗细不同的骨料
而在位于崇贤街道广亚新建材基地的建筑垃圾回收场地中,记者看到了一条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的“流水线”。在这里,大量的建筑垃圾通过移动式破碎机的处理,分离出废铁、各类粗细骨料、免烧砖材料等可再生资源,变废为宝重获“新生”。
“这些再生骨料可根据城市道路和一、二级公路的选型,分类生产面层、基层、垫层、路床和附属设施制品所需的骨料;另一部分用于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渗蓄材料;而那边的免烧砖材料则可制成再生砖,游步道、小区道路、临时围墙、广场地面、沿河护坡、街边路沿等所采用的很多都是这种砖。”崇贤街道广亚新建材基地建筑垃圾回收场地工作人员熊国英向记者介绍了建筑垃圾回收处理产品的再利用方向。他告诉记者,该场地的建筑垃圾年拆解能力可达30万吨,资源化利用率在90%以上。
据悉,崇贤街道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自2016年5月开始运作,仅今年就拆解消纳建筑垃圾近6.5万吨,并转化为再生骨料5.7万吨,转化率达到了90%以上。根据目前的市场情况核算,建筑垃圾破碎成本为8~15元/吨,向外输送建筑垃圾再生产品价格为18~22元/吨,实际可盈利5~8元/吨,每年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可达30余万元。
记者从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建筑垃圾的回收量尚未达到饱和,接下来崇贤街道将进一步加强前端建筑垃圾收集清运能力,提升源头混合垃圾分类效率,做好建筑垃圾处置工作的监督管理,不断提升建筑垃圾批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程度。
有“归宿”:拆解分类生产线让大件垃圾不再“无家可归”
大规模的拆迁改造带来了大量建筑垃圾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难以处理的大件垃圾。人们搬迁、装修过程中丢弃的旧沙发、破床垫、旧衣柜,甚至某些报废的电器等被随意丢弃在公共区域“无家可归”。
依据我国《大件垃圾收集和利用技术要求》,大件垃圾应先进行无害化处理后再资源化利用,并与其他生活垃圾分开储存和分类收运。而拆解难度大、拖运成本高、责任主体不明确的现状,成为了大件垃圾“无家可归”的根本原因。
记者从崇贤街道了解到,由于农村建房、外来人口涌入等客观原因,辖区内大件垃圾的日清运量可达近30吨,这些无处安放的大件垃圾不仅是一种极大的资源浪费,更具有重大的消防安全和环境卫生隐患。
场地里初步拆解后的大件垃圾分类放置(图为木材类放置点)
在建筑垃圾回收场地中,记者见到了大件垃圾破拆机,通过机器拆解,这些垃圾被分解为木材类、毛竹类、沙发类、枯枝落叶和轮胎类。其中有价值的部分将供应给相关厂家进行资源化利用。
“从今年4月开始,我们大件垃圾的日清运量在30吨左右,通过这样的拆解处置和分类处理,实现了大件垃圾减量50%,今后通过改进使用新模式,将实现减量90%。” 熊国英告诉记者,前期通过宣传动员,崇贤街道的各村社均腾出空间作为大件垃圾的临时收集点,要求村民们将大件垃圾放置到这些指定区域,不可随意丢弃。同时,街道安排了一批大件垃圾分类专员,及时做好信息登记和现场巡查工作,保障收集点垃圾堆放整齐、居民倾倒有序,“我们和专业的第三方垃圾回收公司合作,每天派专人在各村进行收集,定责任区责任人对收集点现场的大件垃圾进行分类清运,目前已清运了大件垃圾近2.2万吨。”
大件垃圾破拆机
通过对建筑垃圾、大件垃圾前端的分类放置、上门清运,加上末端的技术创新形成资源化利用,崇贤街道真正实现了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一个立体式的垃圾就地消纳闭环初步形成。接下来这一垃圾“围城”的“崇贤解法”将不断完善,崇贤街道将进一步挖掘垃圾的资源化价值,保障街道环境整治和提升,探索出一条可借鉴、可推广的垃圾循环利用产业化道路。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