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重庆土壤修复行业内有影响力的高校、科研院所、核心企业共12家单位,近日联合发起成立重庆土壤修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共同推进土壤环境修复产业健康发展。
成立战略联盟 推动企业发展
在国务院印发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土壤污染防治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源头严控,强化科技支撑,发挥市场作用,引导公众参与。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是生态文明建设重大而紧迫的任务,重庆土壤修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应运而生。早在半年前,重庆土壤修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始酝酿,由重庆环投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牵头,与另外11家单位共同发起,下设一个专家委员会,聚集了13名国内土壤修复领域有影响力的学者和技术人员。
重庆市从2006年就开始进行土壤修复,目前有上百家机构和企业从事这一行业。但在重庆理工大学污染场地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高焕方教授看来,虽然从业企业数量较多,总体而言小而不强、多而不精,大多数企业技术水平较低,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跟沿海城市相比,还有不少差距。
“土壤污染与当地的产业息息相关,重庆过去是重工业基地,因此土壤中污染成分较多的是重金属和有机物。” 高焕方介绍,通过成立战略联盟,将以企业为主体,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支撑,从技术研究、产业发展、成果转化、检测评估等多方面共同推动重庆土壤修复行业发展。
结合重庆实际 创新修复技术
据了解,联盟联合了有志于积极投身生态环境保护、土壤环境修复事业,从事土壤治理修复技术研究、设备制造、环境监测、应用服务的企业和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企事业单位,进行土壤环境修复技术创新、信息共享等领域的多边合作,以提升联盟成员的技术研究、生产制造、集成应用水平和重庆土壤环境修复行业整体实力,打造行业品牌。
“未来的土壤修复技术将会从减少与人体的接触、减少暴露途径以及降低环境风险这几个方面进行突破。”高焕芳表示,相对大气污染、水污染来讲,土壤污染的成分更复杂,防治难度更大,目前常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修复方法,但还未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作为科研院校,接下来将做好污染场地的风险评估,对场地特征污染物的处置技术开展研发,针对处置后污染场地的效果进行评估,并针对行业的管理制度、政策制定,向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
力争补齐短板 向全产业链发展
“土壤修复是土壤环境治理的其中一环,今后应当向全产业链发展,往前为工业生产企业提供技术支持,防治管控污染物进入土壤,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和应急措施,往后为业主单位提供监测等配套服务,这两块的市场比土壤修复市场还要大。”在战略联盟成立大会上,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黄锦楼对行业的未来充满信心。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主任林玉锁则认为,我国目前的土壤管理还处于“补课”、“打基础”阶段,土壤环境污染防治涉及到的调查、监测、评估、修复制度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当务之急应出台《土壤污染防治法》,制订相应的土壤修复标准、工艺等,为土壤修复产业提供制度保障。
“虽然重庆土壤污染防治管理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但土壤修复产业发展和土壤污染防治技术研发仍是短板。”重庆环投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联盟理事长周在江表示,联盟将通过整合行业各方资源,创新土壤环境治理修复技术,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力争补齐产业发展与技术研发短板,努力打造一个从研究、技术应用到产业发展的全产业链条的土壤修复试点,为重庆土壤环境修复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