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即时报 正文

福建南平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绿色农业

好生态卖出好价钱

发布时间:2018-01-27 13:56:01 来源:人民日报 记者 赵 鹏 邵玉姿

  地处闽北的南平,是福建省面积最大的市,也是福建母亲河——闽江的发源地。作为老国有工业基地,南平经济总量曾在福建省名列前茅。自进入新世纪以来,在生态约束和结构转型双重压力之下,南平的GDP位次便一再在全省垫底。

  作为生态“优等生”,南平森林覆盖率达77.35%,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1.4个百分点;境内3条主要水系Ⅰ类至Ⅲ类水质占比100%;全市空气平均达标天数占比98.5%,PM2.5年均浓度每立方米26微克。2012年,福建全面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南平在全省率先提出绿色发展思路,积极创建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此后,南平坚决停建、停批所有矿业开发、高耗木材加工、污染工业项目,对600多家企业亮了“红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日记者深入闽北采访,耳闻目睹的一个个故事发人深省。

  牧场堆积如山的牛粪,被制成生物肥回田种蔬菜

  本来是想着帮哥哥养的牛“擦屁股”的,没想到做着做着,竟然成就了一番新事业,而且还“特有意义”。所以每次当别人问起“你是做什么生意的”,蔡永建总是一副得意的样子,回答说:“我是卖‘生态’的!”

  老蔡卖的,是南平市的生态。

  老蔡兄弟俩其实是养牛出的名。1998年他们俩创建长富乳品有限公司,虽然名气不算很大,但凭借稳定可靠的奶质,公司效益一直不错。

  可是牛多了,也带来了新的烦恼。20年来,公司先后投资10亿多元,在武夷山脉建设了30多个现代化牧场,奶牛存栏数最多达3.7万头。堆积如山的牛粪,成了老蔡兄弟俩的烦心事。

  按照一头牛每天有排泄物20公斤计算,一个存栏500头牛左右的养殖场,一天仅粪便堆积量就高达10吨。“如果直接排到河道里,会污染环境,这事不能干。”老蔡说,牛粪晒干后当作培养菇类的基底倒是可以,但晒牛粪臭气熏天,附近村民意见很大。为给这些牛粪找出路,蔡永建绞尽脑汁。他还想过用牛粪发酵,产生的沼气提供给牧场使用,一年下来,能为牧场省下将近10万元的燃料开销。可这处理量还是不够。

  在请教专家后,2005年蔡永建创办了享通生态农业公司,专门用牛粪制成生物肥,回田种蔬菜。“用好的生态和好的生物肥,养出好的生态菜。”专家的一个“养”字,打动了他。

  可就在他信心满满的时候,市农业局局长一句很实在的话,又让他椎心般难受了:“你是真做还是假做?假做的话,就市郊周边随便找些菜地,但这些地方重金属含量可能超标;如果真做,就得选远离城市的边远山区,不仅得有净土,还得有净水、净气,整个生产流程也得是生态的,那成本就很高。”

  那究竟是真做还是假做呢?

  老蔡的选择,是“真做”。南平的生态优势,让他有足够的信心做好这件事。老蔡没有丝毫犹豫,创办享通公司当年,就在距离南平市区20多公里的夏道镇洋头村,开垦了第一块生态蔬菜基地,这里也是长富公司第十二牧场所在地。

  向现代农业转型,“生态牌”蔬菜走俏市场

  对于每块基地的管理与要求,老蔡相当苛刻:要拿到全部的土壤、水、空气等检测指标;农民必须要按照公司的规定种植,施什么肥、用什么药、怎么施、多少量、多少次,都要编制成“农事记录”,每块基地按编号,逐一建立追溯档案,最后所有基地还要录入企业内部管理系统。“我现在坐在办公室里,每天只要打开视频,全都一目了然。”老蔡说。

  刚开始时,当地农民并不适应“让你干啥就干啥”的严格要求,依然按照老习惯、老方法,想打药就打药,想下肥就下肥。第一年不到8个月时间,公司就被退回了40多个批次近300吨不合格蔬菜,价值9万多元。这个“打击”更坚定了老蔡的决心,将生态种菜“绑定”在现代农业管理制度下。一方面,他给每400亩地配一个1200立方米牛粪沼气池,肥料用于种菜地,沼渣用于种烟,既增加养分又改善土壤板结情况;另一方面,他还为企业申请了“三品一标”(无公害认证、有机认证、绿色认证、地理标识),为56个蔬菜品种注册了“武夷一方田”品牌。 

  这种工业化的管理模式,倒逼着还处于分散经营状态的闽北传统农业,从技术到制度、从生产到营销各个层面,加快向现代农业转型。

  在延平区南山镇龙湾村,当地群众在逐步接受了这种经营制度要求后,主动将全村2000多亩耕地全部流转给享通公司。洋头村原本以经营管道保温材料而闻名,如今已有60多名在外经商的农民返回家乡,应聘为享通公司的农业工人。据统计,目前享通已在闽北各县(市)建立了31块基地,自有土地面积达到6000亩,当地农民合作社加盟的有三四万亩。

  搭上了现代农业生产制度这辆快车,“生态牌”蔬菜的高价值迅速体现出来。2017年,在历经相关部门170多天、20多个批次的考核后,享通公司的蔬菜成为厦门金砖会议指定用菜。

  生态的高附加值,终于给公司带来了真金白银。进得了“金砖”餐桌,能上得了百姓餐桌吗?怎样给好产品找到好市场?老蔡在“痛点”之中找“卖点”。

  刚开始的时候,老蔡搞过直营店,也尝试过进超市、做网络销售等多种形式,但都不是特别成功。老蔡分析:“倒不完全是价格的原因,关键是无法与其它同样贴着‘生态’‘有机’标签的产品区分开来。他们很多没有自己的种植基地,很难做到‘说的’和‘做的’一致。”

  借用长富牛奶成熟的冷链销售网络,老蔡开始探索蔬菜配送,消费者可以按月预订,每周配送两次,AB两种套餐。

  这种不能让消费者自由选择的销售方式,看似并不符合当下“用户经济”的概念,但意外地受到市场的认可。老蔡认为,闽北的生态优势是获得成功最关键的因素,因为这是其他地方的企业无法竞争的。

  享通的理念和模式开始流行。同样因为生态环境优势而独有的、人称“米中大红袍”的闽北顺昌县大干镇干山贡米,也在福州开展了入户配送业务。

  绿色观光农业全面开花,好生态变成金饭碗

  好生态可以化成蔬菜、大米卖,也能变成其他形态来卖。现在,南平市正在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

  冬日的正午,走进建瓯市小松镇湖头村,公路一旁的水杉高耸在蓝天之下,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好看。另一旁的百果园大棚里,游客们正欢笑着采摘果实。

  叶成眉夫妇是百果园的主人,他们在广东做了十几年的布料生意,两年前来到湖头村,在这里办起生态观光农业,成立了硕丰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这里的好生态和好政策,让我们有了信心!”老叶说。

  从2013年开始,湖头村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保村落、抓村容、建绿道、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吸引叶成眉夫妇咬牙“转行”的,就是湖头村加快美丽乡村建设、转型绿色农业的决心——土地流转,是村干部帮的忙;建造大棚,有政策给的补贴;就连种植、挂果技术,当地政府也派来了科技特派员指导。火龙果、木瓜、草莓、桑葚……每到水果成熟的季节,百果园的游客就络绎不绝。

  好生态带动了好产业,好产业又反过来更好地保护了好生态。在湖头村,像硕丰这样的现代农业公司有6家,直接带动村民收入的增长,2017年湖头村人均年收入比2016年提升了足足10个点,仅去年一年,旅游业产业就直接为湖头村带来财政收入21万元。

  清澈的小松溪穿村而过,溪旁的绿道曲折蜿蜒,孩童在绿道上嬉戏玩耍,游客们沿溪骑行欢笑。“以前是守着好生态,端的是‘破饭碗’。”村支部第一书记周远韬说,搭上生态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快车后,才真的实现了“好生态”和“金饭碗”兼得。

  2013年,南平市围绕绿色发展战略,作出了建设美丽乡村的部署。2015年,南平市又开展了美丽乡村建设评星活动,对达到市级三星级以上标准的美丽乡村,由市政府命名授牌,并予以适当奖励,以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推进生态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目前,全市共认定授牌三星级以上美丽乡村109个。

  “如何把‘好生态’卖出‘好价钱’,这条路我们还在一直探索。”南平市委书记袁毅告诉记者。

标签:牛粪;牧场;生物肥;生态;南平;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农业;生态牌;乡村;金饭碗责任编辑:钱华良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